大道养生

搜索
查看: 1273|回复: 0

张三丰《大道论》

[复制链接]

794

主题

875

帖子

3836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836
发表于 2022-9-1 15:48:1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张三丰《大道论》
上篇

大道者,统生天、生地、生人、生物而名,含阴阳动静之机,具造化玄微之理,统无极,生太极。无极为无名,无名者,天地之始;太极为有名,有名者,万物之母。因无名而有名,则天生、地生、人生、物生矣。

今专以人生言之:父母未生以前,一片太虚,托诸于穆,此无极时也。无极为阴静,阴静阳亦静也。父母施生之始,一片灵气,投入胎中,此太极时也。太极为阳动,阳动阴亦动也。自是而阴阳相推,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,则乾道成男、坤道成女矣。故男女交媾之初,男精女血,混成一物,此即是人身之本也。嗣后而父精藏于肾,母血藏于心,心肾脉连,随母呼吸,十月形全,脱离母腹。

斯时也,性浑于无识,又以无极伏其神;命资于有生,复以太极育其气。气脉静而内蕴元神,则曰真性;神思静而中长元气,则曰真命。浑浑沦沦,孩子之体,正所谓天性天命也。人能率此天性,以复其天命,此即可谓之道,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!

奈何灵明日著,知觉日深,血气滋养,岁渐长岁,则七情六欲,万绪千端,昼夜无休息矣。心久动而神渐疲,精多耗而气益惫,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,并且无所滋补,则瘵病频生,而欲长有其身,难矣!观此生死之道,人以为常,诚为可惜!然其疾病临身,亦有求医调治,望起沉疴[1],图延岁月者,此时即有求生之心,又何益乎!

予观恶死之常情,即觅长生之妙术,辛苦数年,得闻仙道。仙道者,长生之道也,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。夫黄老所传,亦正心修身、治国平天下之理也,而何诧为异端哉!人能修正身心,则真精真神聚其中,大才大德出其中。

圣经曰:“安而后能虑。”富哉言乎!吾尝论之矣:

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[2],而后能用汉报韩;诸葛君之安卧南阳,而后能辅蜀伐魏;李邺[3]侯之安养衡山,而后能兴唐灭虏;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、赵清源之刺嘉州、许真君之治旌阳,是皆道成住世,出仕安民者,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!

孔子鄙隐怪,孟子拒杨墨。

隐也者,乃谶[4]纬说、封禅书之类;怪也者,乃微生高、陈仲子之类。仙家不然也。长春朝对,皆仁民爱物之言[5];希夷归山,怀耿介清高之致,何隐怪之有哉!

杨子为我;墨子薄亲。仙家不尔也。三千功行,济人利世为先资;二十四孝,吴猛丁兰皆仙客,又何杨墨之可同哉!

孔曰“求志”,孟曰“尚志”,问为何志?曰“仁义而已矣。”仁属木,木中藏火,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,乃曰仁;义属金,金中生水,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,乃曰义。仙家汞铅,即仁义之种子也。金木交并,水火交养,故尝隐居求志,高尚其志,而后汞铅生,丹道凝。志包仁义汞铅,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,求之尚之者,诚意为之,意土合而五行全,大道之事备矣。

故孔孟当日,只辟隐怪、杨墨,而未闻攘斥佛老。

唐宋以来,乃有韩朱二贤,力辟二氏,诸大儒和之,群小儒拾其唾馀,以求附尾,究竟辟著何处,反令世尊含笑,太上长叹。小儒辈不过徒吹滥竽,未必有韩朱之识见也。

何以言之?韩朱之辟二氏者,辟其非佛非老之流,非辟真学佛老者也。

不然《昌黎诗集》往来赠答,又何以极多二氏之人?如送张道士有诗,送大颠有诗,送惠师灵师皆有诗。或以为借人发议,故于惠师云“吾疾游惰者,怜子愚且淳。”于灵师亦云:“方将敛之道,且欲冠其颠。”似讥之矣。然何以于张道士尽无贬词,于大颠师全无消语?盖此二师者,乃真仙真佛之徒。

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,颠佛以聪明般若而通禅,虽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、肆口毁之也。且其家又生韩湘仙伯,雪拥蓝关,盖已知远来者之非凡人也。

朱子少年亦尝出入二氏,盖因不得其门而入,为二氏之匪徒所迷,故疑其虚无荒诞,空寂渺茫,回头抵牾[6]耳。迢其晚年学博,则又爱读《参同契》,并云:“《参同》之书,本不为明《易》,盖借此以寓其进退行持之候耳。”更与人书云:“近者道间不挟他书,始得熟玩《参同》。”是更津津然以仙道为有味也。

然则韩朱二贤,特辟其非佛非老之流,非辟真学佛老者也。否则前后一身,自相矛盾,则二贤亦可笑也。

予也不才,窃尝学览百家,理综三教,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。儒离此道不成儒,佛离此道不成佛,仙离此道不成仙。而仙家特称为道门,是更以道自任也,复何言哉!平允论之曰:“儒也者,行通济时者也;佛也者,悟道觉世者也;仙也者,藏道度人者也。”各讲各的妙处,合(疑为“各”)讲合的好处,何必口舌是非哉!夫道者,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。孔子隐诸罕言,仙家畅言之、喻言之,字样多而道义微,故人不知耳。

人由天地而育,亦由父母而生。顺而用之,则鼻祖耳孙,嗣续而成;逆而用之,则真仙上圣,亦接蹬而出。同其理也。

《悟真篇》云:“修身之事,不拘男女。”此金丹大药,虽愚昧野人,得之立登仙位;不拘贵贱贤愚、老衰少壮,只要素行阴德,仁慈悲悯,忠孝信诚。全于人道,仙道自然不远也。

又须洞晓阴阳,深参造化,察其真伪,得阴阳之正气,觅铅汞之真宗,方能换骨长生,居不夜之天,玩长春之景,与天地同久、日月同明。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!

至于旁门邪径:御女采阅、服炼三黄、烧饵八石,是旁门无功也。

又有以按摩导引、吐纳呵嘘、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,虽能暂去其疾,难逃老衰命尽,而被达人耻笑也。伯端翁云:“闭息一法,若能忘机绝念,亦可入定出神。奈何精气神属阴,宅舍难固,不免有迁徙之苦。”

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本者,亦能避疾延年,保身健体,若欲服食养就胎仙,必不能也。

其他旁门邪径,乃实为苦道之异端也,何足道哉!

或者谓人之生死,皆有数定,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?

独不思福自我求,命自我造,阴骘可以延年。学长生者,只要以阴功为体,金丹为用,则天数亦可逃也。伏维我太上道祖、列圣两真,施好生之心,广度人之愿,宏开玄教,秘授仙方,名曰“金丹”,原始要终。因此尽露天机,大泄元奥,其中行持妙用、三候三关、九琴九剑、药材法器、火候符章,悉已敷衍全备,各宜详究诸经,以还其性命之本。

予论虽俗,义理最美,所谓真实不虚也。倘得者无所猜疑,庶可以行持下手,虽不遇明师好友,得遇此书,即如师友在前,自能顿悟无上也。较诸行世丹经,悉合一理,罔不洞彻,实属苦海之慈航,指迷之智烛。虽曰行之惟艰,然勿畏难而苟安也。

再有进箴者,身抱金丹之后,即宜高隐洞天,深藏福地;勿以黄白卖弄朝廷,为方士之先导,隐显度世,以待天符,白日飞升,不露圭角;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,历万劫而不坏者也。

后来同志,玩之鉴之!

开通VIP
精校张三丰《大道论》
上篇

大道者,统生天、生地、生人、生物而名,含阴阳动静之机,具造化玄微之理,统无极,生太极。无极为无名,无名者,天地之始;太极为有名,有名者,万物之母。因无名而有名,则天生、地生、人生、物生矣。

今专以人生言之:父母未生以前,一片太虚,托诸于穆,此无极时也。无极为阴静,阴静阳亦静也。父母施生之始,一片灵气,投入胎中,此太极时也。太极为阳动,阳动阴亦动也。自是而阴阳相推,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,则乾道成男、坤道成女矣。故男女交媾之初,男精女血,混成一物,此即是人身之本也。嗣后而父精藏于肾,母血藏于心,心肾脉连,随母呼吸,十月形全,脱离母腹。

斯时也,性浑于无识,又以无极伏其神;命资于有生,复以太极育其气。气脉静而内蕴元神,则曰真性;神思静而中长元气,则曰真命。浑浑沦沦,孩子之体,正所谓天性天命也。人能率此天性,以复其天命,此即可谓之道,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!

奈何灵明日著,知觉日深,血气滋养,岁渐长岁,则七情六欲,万绪千端,昼夜无休息矣。心久动而神渐疲,精多耗而气益惫,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,并且无所滋补,则瘵病频生,而欲长有其身,难矣!观此生死之道,人以为常,诚为可惜!然其疾病临身,亦有求医调治,望起沉疴[1],图延岁月者,此时即有求生之心,又何益乎!

予观恶死之常情,即觅长生之妙术,辛苦数年,得闻仙道。仙道者,长生之道也,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。夫黄老所传,亦正心修身、治国平天下之理也,而何诧为异端哉!人能修正身心,则真精真神聚其中,大才大德出其中。

圣经曰:“安而后能虑。”富哉言乎!吾尝论之矣:

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[2],而后能用汉报韩;诸葛君之安卧南阳,而后能辅蜀伐魏;李邺[3]侯之安养衡山,而后能兴唐灭虏;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、赵清源之刺嘉州、许真君之治旌阳,是皆道成住世,出仕安民者,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!

孔子鄙隐怪,孟子拒杨墨。

隐也者,乃谶[4]纬说、封禅书之类;怪也者,乃微生高、陈仲子之类。仙家不然也。长春朝对,皆仁民爱物之言[5];希夷归山,怀耿介清高之致,何隐怪之有哉!

杨子为我;墨子薄亲。仙家不尔也。三千功行,济人利世为先资;二十四孝,吴猛丁兰皆仙客,又何杨墨之可同哉!

孔曰“求志”,孟曰“尚志”,问为何志?曰“仁义而已矣。”仁属木,木中藏火,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,乃曰仁;义属金,金中生水,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,乃曰义。仙家汞铅,即仁义之种子也。金木交并,水火交养,故尝隐居求志,高尚其志,而后汞铅生,丹道凝。志包仁义汞铅,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,求之尚之者,诚意为之,意土合而五行全,大道之事备矣。

故孔孟当日,只辟隐怪、杨墨,而未闻攘斥佛老。

唐宋以来,乃有韩朱二贤,力辟二氏,诸大儒和之,群小儒拾其唾馀,以求附尾,究竟辟著何处,反令世尊含笑,太上长叹。小儒辈不过徒吹滥竽,未必有韩朱之识见也。

何以言之?韩朱之辟二氏者,辟其非佛非老之流,非辟真学佛老者也。

不然《昌黎诗集》往来赠答,又何以极多二氏之人?如送张道士有诗,送大颠有诗,送惠师灵师皆有诗。或以为借人发议,故于惠师云“吾疾游惰者,怜子愚且淳。”于灵师亦云:“方将敛之道,且欲冠其颠。”似讥之矣。然何以于张道士尽无贬词,于大颠师全无消语?盖此二师者,乃真仙真佛之徒。

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,颠佛以聪明般若而通禅,虽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、肆口毁之也。且其家又生韩湘仙伯,雪拥蓝关,盖已知远来者之非凡人也。

朱子少年亦尝出入二氏,盖因不得其门而入,为二氏之匪徒所迷,故疑其虚无荒诞,空寂渺茫,回头抵牾[6]耳。迢其晚年学博,则又爱读《参同契》,并云:“《参同》之书,本不为明《易》,盖借此以寓其进退行持之候耳。”更与人书云:“近者道间不挟他书,始得熟玩《参同》。”是更津津然以仙道为有味也。

然则韩朱二贤,特辟其非佛非老之流,非辟真学佛老者也。否则前后一身,自相矛盾,则二贤亦可笑也。

予也不才,窃尝学览百家,理综三教,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。儒离此道不成儒,佛离此道不成佛,仙离此道不成仙。而仙家特称为道门,是更以道自任也,复何言哉!平允论之曰:“儒也者,行通济时者也;佛也者,悟道觉世者也;仙也者,藏道度人者也。”各讲各的妙处,合(疑为“各”)讲合的好处,何必口舌是非哉!夫道者,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。孔子隐诸罕言,仙家畅言之、喻言之,字样多而道义微,故人不知耳。

人由天地而育,亦由父母而生。顺而用之,则鼻祖耳孙,嗣续而成;逆而用之,则真仙上圣,亦接蹬而出。同其理也。

《悟真篇》云:“修身之事,不拘男女。”此金丹大药,虽愚昧野人,得之立登仙位;不拘贵贱贤愚、老衰少壮,只要素行阴德,仁慈悲悯,忠孝信诚。全于人道,仙道自然不远也。

又须洞晓阴阳,深参造化,察其真伪,得阴阳之正气,觅铅汞之真宗,方能换骨长生,居不夜之天,玩长春之景,与天地同久、日月同明。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!

至于旁门邪径:御女采阅、服炼三黄、烧饵八石,是旁门无功也。

又有以按摩导引、吐纳呵嘘、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,虽能暂去其疾,难逃老衰命尽,而被达人耻笑也。伯端翁云:“闭息一法,若能忘机绝念,亦可入定出神。奈何精气神属阴,宅舍难固,不免有迁徙之苦。”

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本者,亦能避疾延年,保身健体,若欲服食养就胎仙,必不能也。

其他旁门邪径,乃实为苦道之异端也,何足道哉!

或者谓人之生死,皆有数定,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?

独不思福自我求,命自我造,阴骘可以延年。学长生者,只要以阴功为体,金丹为用,则天数亦可逃也。伏维我太上道祖、列圣两真,施好生之心,广度人之愿,宏开玄教,秘授仙方,名曰“金丹”,原始要终。因此尽露天机,大泄元奥,其中行持妙用、三候三关、九琴九剑、药材法器、火候符章,悉已敷衍全备,各宜详究诸经,以还其性命之本。

予论虽俗,义理最美,所谓真实不虚也。倘得者无所猜疑,庶可以行持下手,虽不遇明师好友,得遇此书,即如师友在前,自能顿悟无上也。较诸行世丹经,悉合一理,罔不洞彻,实属苦海之慈航,指迷之智烛。虽曰行之惟艰,然勿畏难而苟安也。

再有进箴者,身抱金丹之后,即宜高隐洞天,深藏福地;勿以黄白卖弄朝廷,为方士之先导,隐显度世,以待天符,白日飞升,不露圭角;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,历万劫而不坏者也。

后来同志,玩之鉴之!

中篇

天地之间,至灵至贵者,人也;最忙最速者,时也;可大可久者,金丹也。

惜人多溺于功名富贵场中、爱欲恩情之内,狼贪不已,蛾扑何休!一朝大限临身,斯时悔之何及!惟其甘分待终,就死而已。谁知有长生不老之方?谁悟有金丹灵药之妙?诚可惜哉!

此金丹灵药,非世间之所无有,非天上之不可得者,只在于同类中求之,乃生身固有之物也;简而且易,至近非遥。余尝有《金丹赋》记之,词极朗魁。今追忆其中段云:

“夫造金丹者,始则——

借乾坤为玄牝,学造化于阴阳;识二八之相当,知坎离之互藏;

候金气之满足,听潮水之汪洋;继则——

看铅花于癸后,玩月夕于庚方;制刀圭于片晌,罢龙虎之战场;

唤金公而归舍,配玉女而入房。”

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

先儒曰:“圣人不言易以滋人之惑,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。”若人用意追求,殷勤修炼,自必入圣超凡,长登寿域,永享无穷之乐也,岂小补哉!且人为功名富贵,亦有备极穷苦而后可成者。若以劳苦之心,易而为修炼之心,将见九还到手,万劫存神,以比功名富贵,孰短孰长耶?

仲尼曰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又曰:“其为仁矣,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。”不仁不义,莫甚于狂贪妄想。胡氏曰:“志于道,则外物不足以累其身。”《悟真》曰:“若会杀机明反复,始知害里却生恩。”是知欲求还丹,必先绝欲。欲求绝欲,必勤杀机。勤于杀机者,刻刻有灵剑在手。外欲乍乘,急须就起杀机,勿容纵意。久久纯熟,对境无心,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。

《易》曰:“终日乾乾,反复道也。”反复之道得,长生之果证也。人胡不勉而行之!万物如草木之汇,犹能归根反本,以历岁时;人为万物之灵,动至死地,是反不如草木也,能不愧乎?

夫此反本归根之道,又非邪径旁门之说也。世人以德行为先,阴功为本,察阴阳造化之机,求玄牝乾坤之妙,辨二八坎离之物,定金花水月之时,施降龙伏虎之成,明立命生身之处,其间致虚守静,他主我宾,日月交光,戊己为用,则丹成反掌矣。

《易》曰:“男女媾精,万物化生。”人有此身,亦因父母而得;倘无父母,身何有乎?故作金丹之道,与生身事同,但顺则成人,逆则成仙。顺逆之间,天地悬隔。只要逆用阴阳,自然成就,并非邪径旁门也。

兹余所论,大泄真机,皆列圣口传心授之旨。人能照此下手行持,自能夺天地玄妙之功,穷鬼神不测之奥,诚金丹之口决也。除此之外,再无别传!

先贤云:“圣人未生,道在天地;圣人已往,道著六经。”予之末论,虽不敢与圣经相比,亦可为问道之正途,如拨云雾而见青天,似剪荆棘而寻大路,坦然无碍,豁然有门。学者若能专心研究,自然默契仙缘,幸勿轻易视之也!

万金难换,百宝难求,勿示非人,尚其重之!

开通VIP
精校张三丰《大道论》
上篇

大道者,统生天、生地、生人、生物而名,含阴阳动静之机,具造化玄微之理,统无极,生太极。无极为无名,无名者,天地之始;太极为有名,有名者,万物之母。因无名而有名,则天生、地生、人生、物生矣。

今专以人生言之:父母未生以前,一片太虚,托诸于穆,此无极时也。无极为阴静,阴静阳亦静也。父母施生之始,一片灵气,投入胎中,此太极时也。太极为阳动,阳动阴亦动也。自是而阴阳相推,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,则乾道成男、坤道成女矣。故男女交媾之初,男精女血,混成一物,此即是人身之本也。嗣后而父精藏于肾,母血藏于心,心肾脉连,随母呼吸,十月形全,脱离母腹。

斯时也,性浑于无识,又以无极伏其神;命资于有生,复以太极育其气。气脉静而内蕴元神,则曰真性;神思静而中长元气,则曰真命。浑浑沦沦,孩子之体,正所谓天性天命也。人能率此天性,以复其天命,此即可谓之道,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!

奈何灵明日著,知觉日深,血气滋养,岁渐长岁,则七情六欲,万绪千端,昼夜无休息矣。心久动而神渐疲,精多耗而气益惫,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,并且无所滋补,则瘵病频生,而欲长有其身,难矣!观此生死之道,人以为常,诚为可惜!然其疾病临身,亦有求医调治,望起沉疴[1],图延岁月者,此时即有求生之心,又何益乎!

予观恶死之常情,即觅长生之妙术,辛苦数年,得闻仙道。仙道者,长生之道也,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。夫黄老所传,亦正心修身、治国平天下之理也,而何诧为异端哉!人能修正身心,则真精真神聚其中,大才大德出其中。

圣经曰:“安而后能虑。”富哉言乎!吾尝论之矣:

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[2],而后能用汉报韩;诸葛君之安卧南阳,而后能辅蜀伐魏;李邺[3]侯之安养衡山,而后能兴唐灭虏;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、赵清源之刺嘉州、许真君之治旌阳,是皆道成住世,出仕安民者,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!

孔子鄙隐怪,孟子拒杨墨。

隐也者,乃谶[4]纬说、封禅书之类;怪也者,乃微生高、陈仲子之类。仙家不然也。长春朝对,皆仁民爱物之言[5];希夷归山,怀耿介清高之致,何隐怪之有哉!

杨子为我;墨子薄亲。仙家不尔也。三千功行,济人利世为先资;二十四孝,吴猛丁兰皆仙客,又何杨墨之可同哉!

孔曰“求志”,孟曰“尚志”,问为何志?曰“仁义而已矣。”仁属木,木中藏火,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,乃曰仁;义属金,金中生水,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,乃曰义。仙家汞铅,即仁义之种子也。金木交并,水火交养,故尝隐居求志,高尚其志,而后汞铅生,丹道凝。志包仁义汞铅,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,求之尚之者,诚意为之,意土合而五行全,大道之事备矣。

故孔孟当日,只辟隐怪、杨墨,而未闻攘斥佛老。

唐宋以来,乃有韩朱二贤,力辟二氏,诸大儒和之,群小儒拾其唾馀,以求附尾,究竟辟著何处,反令世尊含笑,太上长叹。小儒辈不过徒吹滥竽,未必有韩朱之识见也。

何以言之?韩朱之辟二氏者,辟其非佛非老之流,非辟真学佛老者也。

不然《昌黎诗集》往来赠答,又何以极多二氏之人?如送张道士有诗,送大颠有诗,送惠师灵师皆有诗。或以为借人发议,故于惠师云“吾疾游惰者,怜子愚且淳。”于灵师亦云:“方将敛之道,且欲冠其颠。”似讥之矣。然何以于张道士尽无贬词,于大颠师全无消语?盖此二师者,乃真仙真佛之徒。

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,颠佛以聪明般若而通禅,虽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、肆口毁之也。且其家又生韩湘仙伯,雪拥蓝关,盖已知远来者之非凡人也。

朱子少年亦尝出入二氏,盖因不得其门而入,为二氏之匪徒所迷,故疑其虚无荒诞,空寂渺茫,回头抵牾[6]耳。迢其晚年学博,则又爱读《参同契》,并云:“《参同》之书,本不为明《易》,盖借此以寓其进退行持之候耳。”更与人书云:“近者道间不挟他书,始得熟玩《参同》。”是更津津然以仙道为有味也。

然则韩朱二贤,特辟其非佛非老之流,非辟真学佛老者也。否则前后一身,自相矛盾,则二贤亦可笑也。

予也不才,窃尝学览百家,理综三教,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。儒离此道不成儒,佛离此道不成佛,仙离此道不成仙。而仙家特称为道门,是更以道自任也,复何言哉!平允论之曰:“儒也者,行通济时者也;佛也者,悟道觉世者也;仙也者,藏道度人者也。”各讲各的妙处,合(疑为“各”)讲合的好处,何必口舌是非哉!夫道者,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。孔子隐诸罕言,仙家畅言之、喻言之,字样多而道义微,故人不知耳。

人由天地而育,亦由父母而生。顺而用之,则鼻祖耳孙,嗣续而成;逆而用之,则真仙上圣,亦接蹬而出。同其理也。

《悟真篇》云:“修身之事,不拘男女。”此金丹大药,虽愚昧野人,得之立登仙位;不拘贵贱贤愚、老衰少壮,只要素行阴德,仁慈悲悯,忠孝信诚。全于人道,仙道自然不远也。

又须洞晓阴阳,深参造化,察其真伪,得阴阳之正气,觅铅汞之真宗,方能换骨长生,居不夜之天,玩长春之景,与天地同久、日月同明。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!

至于旁门邪径:御女采阅、服炼三黄、烧饵八石,是旁门无功也。

又有以按摩导引、吐纳呵嘘、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,虽能暂去其疾,难逃老衰命尽,而被达人耻笑也。伯端翁云:“闭息一法,若能忘机绝念,亦可入定出神。奈何精气神属阴,宅舍难固,不免有迁徙之苦。”

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本者,亦能避疾延年,保身健体,若欲服食养就胎仙,必不能也。

其他旁门邪径,乃实为苦道之异端也,何足道哉!

或者谓人之生死,皆有数定,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?

独不思福自我求,命自我造,阴骘可以延年。学长生者,只要以阴功为体,金丹为用,则天数亦可逃也。伏维我太上道祖、列圣两真,施好生之心,广度人之愿,宏开玄教,秘授仙方,名曰“金丹”,原始要终。因此尽露天机,大泄元奥,其中行持妙用、三候三关、九琴九剑、药材法器、火候符章,悉已敷衍全备,各宜详究诸经,以还其性命之本。

予论虽俗,义理最美,所谓真实不虚也。倘得者无所猜疑,庶可以行持下手,虽不遇明师好友,得遇此书,即如师友在前,自能顿悟无上也。较诸行世丹经,悉合一理,罔不洞彻,实属苦海之慈航,指迷之智烛。虽曰行之惟艰,然勿畏难而苟安也。

再有进箴者,身抱金丹之后,即宜高隐洞天,深藏福地;勿以黄白卖弄朝廷,为方士之先导,隐显度世,以待天符,白日飞升,不露圭角;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,历万劫而不坏者也。

后来同志,玩之鉴之!

中篇

天地之间,至灵至贵者,人也;最忙最速者,时也;可大可久者,金丹也。

惜人多溺于功名富贵场中、爱欲恩情之内,狼贪不已,蛾扑何休!一朝大限临身,斯时悔之何及!惟其甘分待终,就死而已。谁知有长生不老之方?谁悟有金丹灵药之妙?诚可惜哉!

此金丹灵药,非世间之所无有,非天上之不可得者,只在于同类中求之,乃生身固有之物也;简而且易,至近非遥。余尝有《金丹赋》记之,词极朗魁。今追忆其中段云:

“夫造金丹者,始则——

借乾坤为玄牝,学造化于阴阳;识二八之相当,知坎离之互藏;

候金气之满足,听潮水之汪洋;继则——

看铅花于癸后,玩月夕于庚方;制刀圭于片晌,罢龙虎之战场;

唤金公而归舍,配玉女而入房。”

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

先儒曰:“圣人不言易以滋人之惑,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。”若人用意追求,殷勤修炼,自必入圣超凡,长登寿域,永享无穷之乐也,岂小补哉!且人为功名富贵,亦有备极穷苦而后可成者。若以劳苦之心,易而为修炼之心,将见九还到手,万劫存神,以比功名富贵,孰短孰长耶?

仲尼曰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又曰:“其为仁矣,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。”不仁不义,莫甚于狂贪妄想。胡氏曰:“志于道,则外物不足以累其身。”《悟真》曰:“若会杀机明反复,始知害里却生恩。”是知欲求还丹,必先绝欲。欲求绝欲,必勤杀机。勤于杀机者,刻刻有灵剑在手。外欲乍乘,急须就起杀机,勿容纵意。久久纯熟,对境无心,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。

《易》曰:“终日乾乾,反复道也。”反复之道得,长生之果证也。人胡不勉而行之!万物如草木之汇,犹能归根反本,以历岁时;人为万物之灵,动至死地,是反不如草木也,能不愧乎?

夫此反本归根之道,又非邪径旁门之说也。世人以德行为先,阴功为本,察阴阳造化之机,求玄牝乾坤之妙,辨二八坎离之物,定金花水月之时,施降龙伏虎之成,明立命生身之处,其间致虚守静,他主我宾,日月交光,戊己为用,则丹成反掌矣。

《易》曰:“男女媾精,万物化生。”人有此身,亦因父母而得;倘无父母,身何有乎?故作金丹之道,与生身事同,但顺则成人,逆则成仙。顺逆之间,天地悬隔。只要逆用阴阳,自然成就,并非邪径旁门也。

兹余所论,大泄真机,皆列圣口传心授之旨。人能照此下手行持,自能夺天地玄妙之功,穷鬼神不测之奥,诚金丹之口决也。除此之外,再无别传!

先贤云:“圣人未生,道在天地;圣人已往,道著六经。”予之末论,虽不敢与圣经相比,亦可为问道之正途,如拨云雾而见青天,似剪荆棘而寻大路,坦然无碍,豁然有门。学者若能专心研究,自然默契仙缘,幸勿轻易视之也!

万金难换,百宝难求,勿示非人,尚其重之!

下篇

一阴一阳之谓道。修道者,修此阴阳之道也。一阴一阳,一性一命而已矣。

《中庸》云:“修道之谓教”。三教圣人,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。此道原于性、本于命。命犹令也,天以命而赐人以令也;性即理也,人以性而由天之理也。夫欲由其理,则外尽伦常者其理,内尽慎独者其理。忠孝友恭,衷乎内也,然著其光辉,则在外也;喜怒哀乐,见于外也,然守其未发,则在内也。明朗朗天,活泼泼地,尽其性而内丹成矣。夫欲全其令,则殷勤顾之者此令,依法用之者此令。存心养性,此顾命之勤劳也;集义生气,此用令之法度也。炼气化神,炼神还天,复其性兼复其命,而外丹就矣。吾愿后之人修此正道,故直言之。

修道以修身为大,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。意诚心正,则物欲皆除。然后讲立基之本,气为使焉,神为主焉。

学者下手之初,必须知一阳初动之候、真铅始生之时,其气迅速如电,而不能久居于先天,霎时而生癸水,顷刻而变经流。迨至生形化质,已属后天而不可用矣。

昆仑之上有玄门,其窍甚小,阴阳会合时,不许动摇,待其情性相感,自然彼我相通。凡有形质者,不能升入窍内。夫惟真气橐龠,乃能进于窍内也。故圣人直指先天一炁,冲开此窍;又曰修行之径路,可以续命延年,修真而全真,无来无去,不生不灭。

今之愚人,闻说有用生阳之道者,却行御女巧诈之术,正如披麻救火、飞蛾扑灯,贪其美色,胡肆纵横,日则逞力多劳,夜则恣情纵欲,致使神昏炁败,髓竭精枯,犹不醒悟,甘分待终。

古之贤人不然,忠孝两全,仁义博施,暗行方便,默积阴功,但以死生为念,不以名利关心,日则少虑无思,夜则清心寡欲,以此神全炁壮,髓满精盈。

每叹凡躯,如石中之火,似水上之沤。未闻道者急求师,已闻道者急求药。又能广参博采,信受奉行,求先天之大药,寻出世之丹方,忙忙下手速修,惟恐时不待人!

斯道者,岂是旁门小技?乃至人口传心授金液还丹之妙道也。非定息二乘之法,乃最上一乘之道,以有为入无为,以外药修内药,以己而求彼,以阴而配阳,以铅而投汞,以炁而合神。

无为者,非防危守城之方、温养沐浴之事,乃得丹之后脱胎神化之功也。有为者,非采战提吸之术、九一动摇之法,乃安静虚无之道,守雌不雄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,此即未得丹之前炼己筑基之事也。有为无为,体用之始终已见于此;内药外药,出处之法相又详于彼。

外药者,在造化窟中而生;内药者,在自己身中而产。内药是精,外药是炁;内药养性,外药立命;性命双修,方合神仙之道。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,必炼己以待阳生,用神炁炼成慧剑,采金水匀配柔刚。古人采药进火,全凭此物。除七情之患,去五贼之害。若无炼己以去贼之患害,则不能常应常静,魂魄焉能受制?情欲岂不相干?若要入室施功,临炉下手,则外火虽动,而内符不应。只因刚柔未配,以此慧剑无锋,群魔为害,心神不宁,欲念杂起。故乃逐境飘流,致使汞火飞扬,圣胎不结。如使炼己纯熟,则心无杂念,体若太虚,一尘不染,万虑皆空,心死则神活,体虚则气运,方许求一阳之道、二候之功。

还丹容易,炼己最难。凭慧剑剖破鸿(氵蒙),舒匠手凿开混沌,却用阴阳颠倒之法,水火既济之道,乃行地天交泰。使阳居下,火必照上;令阴在上,水能润下。只要苦行忍辱,身心不动,己之性若住,彼之气自回。人能如此,使得守雌不雄、寂然不动、感而遂通之效也。

太极将判之间,静以极而未至于动,阳初复而未离乎阴。候此真先天炁降,以法追摄,送入黄庭之中,日运己汞,包固周密,汞气渐多,铅气渐散,合丹于鼎。

又须调停真息,周流六虚,至声寂而意合,乃气匀而脉住,丹始凝结。待圣胎气足,十月功圆,脱胎神化,降生婴儿,调之纯熟,出入纵横,往来无碍,不被群魔引诱,只待九转功成。

面壁之时,炼精则化炁,炼神则化虚,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。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。

是道古人不传于世,盖缘愚人信之不笃、行之不勤,而且反生诽谤,是以秘而不传。予自得遇至大以来,述此修身秘要,以警觉后学。

同志者各加昭勉,共陟仙都!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Powered by Discuz!X3.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